碧瑤綠色在手訂單充裕 輝立證券大幅調升目標價至1.18港元

2023-06-16

香港經濟增長雖然復蘇緩慢,但社會零售消費增幅明顯較快,宏觀經濟主要挑戰來自於轉口貿易。從宏觀角度來看,預期與社會消費、公用及公共衛生相關的股份勢必受益。昨天,券商輝立證券就為香港最大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之一的碧瑤綠色(1397.HK)發表更新研報,維持「買入」評級外,更將目標價大幅調升76%至1.18港元,較昨日收市價具有66%的上行空間。
 
輝立證券研報指,碧瑤綠色現時約八成收入來自政府及半政府機構合約,参照2022年12月底的手頭合約(一般2至3年期),將會有約17.95億元合約價值將於2023年內確認入賬(另約11.65億元將於2024年內確認,而餘下約6.30億元將於2025年及之後確認)。按此計算,2023年入賬金額已高於2022全年收入水平(17.93億元),加上2023年內公司亦大有機會獲得新合約,因此儘管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穩的陰霾下,預期公司在2023年的業務和收入增長仍具有較高的確定性。因此,該行調升公司2023至2024年EPS預測,目標價為1.18 港元,對應2023年的預測市盈率為8.0倍(與過去三年平均市盈率相若),維持評級「買入」。
 
香港最大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之一受惠長期利好政策
碧瑤綠色成立於1980年,為香港最大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之一,提供環衞保潔、資源回收、循環再造、綠色科技、有機肥料生產、園藝綠化工程、蟲害防治、廢物管理等服務。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四大分部,包括清潔服務、廢物處理及回收業務、園藝服務;以及蟲害管理業務,客戶涵蓋各行各業及不同類型機構,如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及跨國企業集團等。
 
截至2022年12月底止年度,公司整體收入約17.93億港元(下同),按年增加約40.8%。期內,股東應佔溢利為約5,370百萬元,較2021年同期1,280萬元,同比大升約3.2倍。每股基本盈利約12.9仙,末期股息每股3.8仙。回顧過去三年,公司穩定派息,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公司去年派息率更達6.96%,接近七厘,屬高息股一族。
 
回顧年內,儘管整體毛利約為1.51億元,按年增加約38.5%;然而,受到廢物處理及回收分部新項目的初始運營成本影響,導致其短期內相關收入或會與開支不成正比,加上高水平的蟲害管理服務市埸競爭激烈,以及高能源價格抵銷,毛利率按年下滑0.2個百分點至8.4%。不過,由於廢物處理及回收分部新項目的初始運營成本已於去年大致投入,今年隨著業務規模擴大,盈利能力有望穩步提升。
 
按業務劃分,清潔作為公司核心業務繼續於去年錄得可觀增長,收益較2021年同比增加約61.2%,至約13.31億元,佔總收益約74.2%。年內,公司獲得多份街道清潔服務合約,總值約19.9億元,分別為旺角區、沙田區、元朗區、西區、大埔區共五區提供街道清潔服務。由於疫情導致清潔服務需求增加,有利公司成功獲得高利潤率的清潔服務項目,雖然此業務的總收入佔比不高,但結合公司整體清潔業務的規模效應提升,帶動了清潔業務毛利率由2021年的8.8%,上漲0.5個百分點至9.3%。
 
最值得期待的新成長曲線
至於受惠於香港環保新政的廢物管理及回收方面,收入同比增加3.9%,至約2.43億元,佔總收益約13.6%。期內,公司獲食環署兩份新廢物收集服務合約,總價約1.4億元。公司作為環保署服務承辦商,為香港處理超過5,000個回收點(包括塑膠、玻璃樽、金屬、廢紙);此外,碧瑤綠色年內亦獲環保署為期33個月的「塑膠回收先導計劃」服務合約,為香港東區、觀塘區及中西區提供塑膠收集服務。公司亦為香港眾多環保署轄下的「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智能塑膠樽回收機及不同機構,提供回收服務。另外,碧瑤分別為港島、新界及離島提供玻璃容器收集及處理服務。儘管分部管毛利率由2021年的9.4%,下滑6.0個百分點至3.4%,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預期將於2023 年下
半年正式推行,預計回收量將快速增長。加上隨著「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逐步落實,此法例將大幅增加塑膠飲料容器的回收量,預計這兩大計劃,將直接拉動碧瑤綠色回收服務的業務量,並提供更高的回報。
 
市場預期隨著「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及「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穩步落實,全港市民的癈物管理及回收意識將在徵費壓力下大幅提升,直接拉升全港的固體廢物回收量,並令公司直接受惠。廢物管理及回收業務無疑已成為碧瑤綠色的第二成長曲線。
 
而園藝業務方面,去年收入相比2021年同期上升8.8%,至約1.22億元,佔總收益約6.8%;相關毛利率按年增加4.6個百分點至10.0%。年內,公司獲香港科技大學及東涌東海濱長廊的園藝保養服務合約,料未來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尤其疫後復常下,不少新項目都在推進中,預期園藝保養服務市場需求有所增長,助力公司的相關業務持續擴張。
 
蟲害管理業務方面,年內收入相比2021年同期則下跌4.9%,至約9,700萬元,佔總收益約5.4%;相關毛利率按年微跌0.3個百分點至7.4%。年內,公司中標食環署黃大仙區及大埔區蟲害管理服務合同,價值約1.5 億元。
 
2022 年,公司成功獲得共30.8億元新合約,手頭合約按年大幅增加約67.3%至約35.9 億元,創歷史新高。以一家具有逾40年歷史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而言,能做出此成績,絕對難能可貴。基於上述的數據顯示,碧瑤綠色未來有望可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尤其在有利政策的持續落實下,其業務規模效應料將不斷提升,從而帶動盈利能力的增強。加上公司的派息政策穩定,實為中長線佳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權益披露:本人及/或其有聯繫者並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謝承志,證監會持牌人士,帝峯證券及資產管理投資經理
 
免責聲
本文章採用之資料及數據均相信可靠及準確,但本公司並不對此等資料之可靠性及準確性作出全面性保證。本文章只供客戶或讀者作參考之用,客戶或讀者不應完全依靠本文章內容作為投資準則。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依靠本文章作出任何買賣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公司有權更新或更改任何資料而不另行通知。
 
本文章並非及不應視為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邀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產品價格可升可跌,買賣投資產品可導致虧損或盈利,投資前請充分理解產品風險並諮詢專業意見。